茶,古诗词中的南方嘉木,汉族人饮茶,始于神农时代。直到现在,中国依然还有以茶代礼的风俗。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,黄帝则姓姬名荼,“荼”即古茶字。
中国地域广阔,民族众多,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缤纷呈现,对同一物,有多称呼,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。在古代史料中,有关茶的名称很多,如:荈诧、瓜芦木、荈、皋芦、檟、荼、茗、茶。"茶"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"荼",到了中唐时,茶的音、形、义已趋于统一,《茶经》的广为流传,使得“茶”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,传延至今。
多民族的中国,因方言的原因,同样的“茶”字,在发音上也有差异。如:福州发音为:ta;厦门、汕头发音为:de;长江流域及华北各地发音为:chai、zhou、cha等。
少数民族的发音差别较大,如:傣族发音为:a;贵州苗族发音为:chu、a。
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,大多是由中国茶叶输出地区人民的语音转化过去的。如日语的“チセ”和印度语对茶的读音都与“茶”的原音很接近。俄语的“чай”与我国北方茶叶的发音相近似。 英文中的“ea”、法文的“he”、德文的“thee”、拉丁文的“hea”均是照广东、福建沿海地区的发音转化的。从茶字的演变与确立,到世界各地的有关茶的读音,又一次佐证,茶源自中国。